什么情況下使用MOD函數?

MOD函數可用來計算余數,它能夠:
-
求余數
-
生成循環數值
-
隔行求和
-
判斷是否為閏年
-
統計包含奇數或偶數的單元格
-
隔行添加單元格背景
MOD函數語法
MOD函數有2個參數,其語法如下:
MOD(number,divisor)
參數number,需要計算余數的被除數。
參數divisor,代表除數。
如果參數divisor為0,那么MOD函數返回錯誤值#DIV/0!。
由于余數的符號與除數的符號相同,因此如果被除數和除數都是負數,那么計算的余數也會是負數。如果被除數是負數,除數是正數,那么計算的余數將會是負數。
示例1: 求余數
下面的公式計算5除以2后的余數:
=MOD(5,2)
返回余數1。
與可以使用公式:
=5-2*INT(5/2)
一般來說,公式:
=MOD(n,d)
等價于:
=n-d*INT(n/d)
示例2:生成循環數值
下面的公式:
=MOD(number,7)
將生成0至6之間的整數。其中,number是任意整數。
如下圖2所示,選擇單元格區域B1:B14,輸入數組公式:
=MOD(ROW(),7)
結果如圖 中各單元格中的數字,循環生成數字1、2、3、4、5、6、0。
示例3:隔行求和
有時,可能需要對每隔幾行的單元格求和。如圖3所示,求單元格區域A1:A10中偶數行的和,使用數組公式:
=SUM(IF(MOD(ROW(A1:A10),2)=0,A1:A10,0))
求奇數行的和,使用數組公式:
=SUM(IF(MOD(ROW(A1:A10),2)=1,A1:A10,0))
每隔3行求和,使用數組公式:
=SUM(IF(MOD(ROW(A1:A10),3)=1,A1:A10,0))
通常,數組公式:
{=SUM(IF(MOD(單元格區域,n)=1,單元格區域,0))}
將對單元格區域中的第1行、第n+1行等中的值求和。例如,上面公式中的n=3,則對區域中的行1、行4、行7、行10中的值求和。
如果要求單元格區域中的第2行、第n+2行等中的值求和,則可使用數組公式:
{=SUM(IF(MOD(單元格區域,n)=2,單元格區域,0))}
示例4:判斷是否為閏年
如果年份能夠被4整除,但不能被100整除,或者能被400整除,那么就是閏年。下面的公式:
=(MOD(year,4)=0) - MOD(year,100)=0)+ (MOD(year,400)=0)
判斷year代表的年份是否是閏年。返回的值為1,則是閏年;返回值是0,則是平年。
示例5:統計包含奇數或偶數的單元格
如圖4所示,要統計單元格區域B3:B8中奇數的個數,使用公式:
=SUMPRODUCT(--(MOD(B3:B8,2)=1))
同樣,統計偶數個數的公式:
=SUMPRODUCT(--(MOD(B3:B8,2)=0))
示例6:隔行添加單元格背景
如果想要隔行突出顯示單元格行,那么可以使用滿足公式的條件格式。首先選擇要設置條件格式的單元格區域,進行條件格式設置如圖所示。
結果如圖所示
假如你學習到了這個新技能不妨轉發推薦給你的小伙伴。并動動小指頭收藏,以免下次走丟。
我們將定期更新Word、Excel、PPT等操作技巧。pdf轉換器供在線免費的PDF轉word、PDF轉Excel、PDF轉PPT服務。